如何看待 OpenAI 的未來?
文 / 王子威 @零售威觀察
9 月 26 日,Wall Street Journal 報導,OpenAI 正在圍繞以公司估值出售股票的可能性與投資者談判,這將允許員工通過出售股票給外部投資者進行套現。
於此同時,OpenAI 的估值也從今年 3 月份的 270 億美元附近,暴漲 3 倍來到 800 到 900 億美元。收入方面,Wall Street Journal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,OpenAI 預計今年收入將達到 10 億美元,並在 2024 年達到數十億美元。
900 億美元估值,10 億美元收入,這意味著 OpenAI 的市銷率(P/S)達到驚人的 90 倍,這一指標遠遠超過了微軟、英偉達等科技巨頭。
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,OpenAI 將講一個怎麼樣的故事,在讓 900 億美元估值合理的同時,快速提升其營收規模。我們的分析將從 2B 和 2C 兩個角度進行。
【壹】2B 端:大語言模型將誕生 “模型工廠”#
大語言模型(LLM)隨著計算機算力的指數增長而不斷突破規模上的局限,GPT-3 的登場就是一個典型代表。
當下,模型的縮放法則(Scaling Law)仍在持續推進,可以預見的是,未來必定會出現更大規模的 LLM,它們將比小型模型擁有更強大的語言理解和生成能力。
然而,訓練頂級 LLM 的难度非常高,縱觀全球企業,實際能做到的也是鳳毛麟角;而且,即使獲得了模型的參數,也缺乏從零開始進行預訓練的專業知識。這兩點恰恰是普通企業在 AI 大模型時代面臨的核心問題。
所以,開發 LLM 的工作基本必須要外包給 OpenAI 這類 “模型工廠” 了:憑借訓練頂級模型的強大實力,OpenAI 可以衍生設計出數以萬計的小型定制模型,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。這就像蘋果為不同型號的 iPhone 設計出定制的 A 系列芯片。
當前使用 GPT 等大型模型的最大障礙是成本(第二個就是數據的合規性、隱私性)。但是,隨著類似 GPT-4 的新模型不斷開發,硬件成本會隨規模效應降低,使用成本也會大幅下降。未來 OpenAI “模型工廠” 的創新與優化,會使先進語言模型普惠大眾。
可見,對 OpenAI 來說,2B 模式的獲利取決於客戶的生產力提升帶來的效益,可以收取一定 “技術使用稅”。這種 “模型即服務(Model-as-a-Service)” 的模式,也會對傳統的 SaaS 工具類公司形成衝擊。
【貳】2C 端:訂閱只是第一步,未來是 “超級入口”#
今年 3 月份,科技網站 The Information 報導顯示,OpenAI 的 70-80% 營收來自 2C 的訂閱費,即 20 美元 / 月的 Chat GPT Plus,當時的訂閱人數約 200 萬。
這裡必須指出的是,任何一項新技術可能都是沒有價值的,直到我們找到一個 “殺手級應用”: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(Jeff Bezos)在早年的演講中表示,電力曾經難以進入尋常百姓家,因為老百姓不知道電力到底有什麼用,直到有人發明了電燈泡,於是電力才真正成為基礎設施。
後來,貝索斯還在一次採訪中表示,發明創造不是顛覆,獲取用戶才是真正的顛覆:Chat GPT 可以說就是這樣一個案例,Chat GPT PLUS 也是用戶對於 GPT 的認可。
所以,20 美元的月度訂閱費最多只能是小試牛刀,讓所有人意識到,用戶願意為這個應用去買單,這個應用是一個殺手級應用。
事實上,2C 端真正的星辰大海是成為移動設備上的 “超級入口”。
試想一下,你拿起手機,解鎖後,主屏幕上僅存在一個 OpenAI 智能助理應用 —— 就像當年 iPhone 去掉鍵盤,只留下一個 “Home 鍵”。
你跟智能助理說,“幫我規劃一次日本之行”,然後智能助理就可以主動聯繫機票、酒店、景點等服務,進而為你提供一份包含所有細節的行程規劃,同事還可以根據你的要求對細節進行調整 ——OpenAI 可能只需要幾分鐘就能給你生成一套非常完整的規劃,也就是說你不需要自己親自打開小紅書、馬蜂窩等網站去看景點攻略,不需要打開携程、飛豬去對比機票價格,手機上很多 APP 多年建立的 “心智” 瞬間土崩瓦解。
至於這個智能助手會不會胡說八道,這麼說吧,一方面現在 OpenAI 已經可以聯網,另一方面,即使在尚未聯網的時代,一個做非洲定制旅遊的朋友向我表示,他們的測試顯示,在相同的客戶需求下,Chat GPT 給出的方案並不比 7-8 年經驗的旅行規劃師差。
至於比價,這就更好解決了,參考亞馬遜的邏輯就好:亞馬遜通過動態定價(Dynamic Pricing),使得自己網站上的商品價格都低於競爭對手,當消費者逐漸熟悉這一切後,就不會再去比價,而是直接在亞馬遜上 “一鍵下單”—— 他們不知道的是,這時候很多東西亞馬遜已經不是最便宜的了。
對 OpenAI 來說,這種 2C 超級入口模式可以強力挑戰移動應用商店的營收。目前全球智能手機應用商店營收已經達到 500 億美元,但這只是開始,隨著超級入口出現,全球 4,500 億美元的數字廣告收入也可能會被重新分配。
【叁】結語#
無論是 2B 的 “模型工廠” 還是 2C 的 “超級入口”,OpenAI 都有望乘風破浪,去一個萬億級規模的賽道馳騁,2B、2C 兩個賽道本身也會產生協同,哪怕只有一個模式最終成立,實現 “幾十億美元” 的營收目標都是小問題。
未來,這些故事能否講出來,關鍵在於模型縮放法則是否持續推進。只要三要素 —— 算力、數據、算法 —— 可以獲得持續進步,LLM 必將日趨完善,成本也會下降。如果所有障礙都能克服,OpenAI 的估值就不是天方夜譚,這就要我們期待未來了。
正如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所說,我們大多數人都高估了 1 年能做的事,卻低估了 5 年能做的事。
“
《零售威觀察》以全球視角,關注於新零售、新消費領域最新戰略、戰術與思考,對超級會員體系、國內外新零售案例有深入研究。平台創始人王子威,獨立分析師